警惕夏季中风的“导火索”

  • 作者:祝建材
  • 来源:
  • 2014-09-06 10:31

    临床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中,有两个中风发病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和气温在32℃以上的盛夏,而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越大。当气温升至32℃以上、相对湿度达到70%~90%时,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来散热,每天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这虽对防暑有益,却需要比平时高4~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额外的血液循环负担,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导致出血性脑中风发作;还会因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发作。同时,夏季脑中风的发病往往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空调  中风与在高温天气时使用空调不当关系甚大。若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发生脑中风。专家研究还发现,夏季易发生“热中风”,除了气温高的原因外,较低的气压也是诱发该病的因素,当气压降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发生“脑中风”。  
    
    腹泻  老年人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常因饮食不洁或饮用较凉的饮料等原因而引起腹泻。此时若不能及时补水或补液治疗,就会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血液黏稠,血液循环流速减缓,由此发生脑血栓形成而罹患缺血性脑中风。  
    
    久坐  老年人在盛夏若下棋或打牌时间过长,由于血液流速减慢,因重力关系会使血液发生再分配,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脑中风。夏季老年人多有午饭后马上入睡的习惯,此时全身血液会流向消化道,加之静卧不动,也会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脑中风。  
    
    热水浴  夏季老年人洗浴时,若浴室内水温过高,势必会引起老年人肌肤血管扩张,而大脑血流量骤减,此时也会发生脑中风。  
    
    低血压  血压偏低的老年人,夏季由于出汗多、补水不足、日晒时间过长等原因,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若降压过快,尤其睡前服用降压药,均会由于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而发生脑血栓形成,出现缺血性脑中风。  
    
    缺水或喝水过多  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口渴中枢对缺水的反应不那么灵敏。而夏季气温高,人常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不经常补充水分,就会使血液过度浓稠而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诱发中风。高血压患者如果在大量出汗之后快速饮水,血容量突然增加,造成血压波动过大,或是剧烈活动、情绪波动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性中风。因此,夏季补水一定要适量,不可猛灌,应放慢速度,少量多次。  
    
    自行停药  血压在夏季确实会有所下降,但降得不多,而且很容易反弹。等到血压突然升高了再去降压,血压波动太大,很容易引发中风、心肌梗死等。所以,高血压患者夏天即使血压趋于正常了,也不可自作主张停止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剂量,防患于未然。服药剂量应根据医嘱,使血压达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为宜。  
    
    总之,夏季一方面要加强保健,消除诱发中风的诱因,另一方面,要警惕中风先兆,如天气本不太热,老人突然自觉很烦热,这是适应能力差易中风的信号。或突然出现一闪而过的头痛、眩晕或半身麻木,或出现心慌气短、精神萎靡、肢体感觉异常等,切勿认为这只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所致,要想到这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防止发生意外。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