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牌” 充斥农村商店

  • 作者:晏国政 刘宝森 岳
  • 来源:
  • 2014-09-06 09:54

    商品种类偏少、没有生产日期、假冒伪劣商品充斥……记者近日在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地的部分农村采访时了解到,受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民购买的 往往来自价格相对便宜且离家较近的农村小商店或集贸市场,但这些地方所售的 安全状况堪忧。

    ■可口可乐竟成了“姜汁可乐”

    在山西省闻喜县、河南嵩县等地农村商店,记者看到,狭小的商店里主要摆放着简易的柜台和货架,包括 在内的商品大都零散随意地摆放着,没有区分固定的区域。这些商店销售的商品最多不过二三十种,大多是洗衣粉、烟酒等日常用品及一些 。闻喜县礼元镇湖村村民李平顺说:“现在买东西虽然方便了,但在村里基本买不上什么东西,有时候还是得去镇上或县里集中购买。”
    在农村商店所售商品中,大多日用品还有着比较正规的生产厂家,一些 类商品则是鱼龙混杂。除了个别名牌 ,充斥于农村商店的大多为“杂牌”以及来历不明的“仿冒货”。闻喜县礼元镇礼元村和湖村的两家商店的柜台上摆满了“鸡皮卷”等熟食制品。这些 包装在一些掉色的塑料袋中,上面涂着辣椒面等调味品,一根根粘连着,售价仅为1毛钱一根,在村里的孩子中间极为畅销。
    在山西闻喜县桐城镇桥东街的一家综合商店里,地上则摆放着一箱名为“美滋滋”的牛奶饮料,外包装酷似“蒙牛”,记者仔细查看才得以分清。
    农村商店内所售的 质量难以让人放心。记者在河南省嵩县、栾川县等地的农村商店一共买回来11种小 ,包括膨化 、豆制品和卤制品,只有两种膨化 标注了生产日期,但已经模糊不清,其中一种名为“101”的膨化 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用墨喷上去的,用手轻轻一抹就掉,显然是临时喷上的。嵩县库区乡村民杨花景说:“小商店的东西大多没有生产日期,尤其是小孩子在买之前也不懂得看看,总感觉不太安全。”
    记者在甘肃一些交通不便的村庄里发现,一些小商店仍在销售没有出厂日期、包装简陋、无商标的小 。记者在西安市临潼区雨金镇胡门村期间,一农户安排孩子到村上的小卖部去买瓶可口可乐。可孩子买回的是一公斤装的“姜汁可乐”,记者看到这种可乐没有品牌也没有出厂日期,喝到嘴里就像红糖水。面对家长的责怪,孩子委屈地说:“人家说这种的便宜!”

    ■“ 安全矛盾突出表现在农村市场”

    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的 安全整治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加之农民对 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不强,农村 销售点多而分散,不法分子往往将假冒 抛向农村集贸市场、村内小卖部和农村学校附近的 摊点,致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儿童深受其害。
    民革陕西省委去年对陕西农村 消费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农村销售的婴儿奶粉质量低下;儿童 中,柠檬黄、胭脂红、日落黄和亮蓝4种色素严重超标;农村销售的火腿肠,未标生产厂家或者假冒名牌厂家的产品居多;农村市场销售的 中菌群总数严重超标,病源微生物污染问题严重;农村的酱菜和调味品类苯甲酸含量严重超标。调查结果表明农村消费安全令人担忧。
    山东省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李培杰说:“ 安全最大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农村市场。”记者近日在山东省的章丘市、济阳县、莱阳市等农村地区采访时,对24户农村家庭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62.5%的家庭表示经常关注农村 安全问题,25%的家庭对农村 安全存在疑虑,50%的家庭表示判断 质量好坏的标准靠自己尝,75%的家庭表示并不清楚如何判断 是否为合格产品。
    针对这些问题,民革陕西省委建议,广大农村组成以卫生部门主管,药监、工商、质检等部门配合的农村 安全监管机构,加大对于违反 卫生法律法规导致 安全事件的处罚力度,有效震慑不法分子的行为。加强执法过程的规范和持续性管理,走出“假冒伪劣 泛滥——打击——暂时缓解——再泛滥——再打击”的怪圈。同时也要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鼓励和及时处理农民举报,向社会公布处理信息。

    ■农民消费 安全“卡”在哪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农村消费 市场现状与农民日益增长的“价廉物美”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一些地区的农村消费 市场甚至成为坑农、祸农的重灾区。专家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农民缺乏正规安全的购物渠道。山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丁润萍说,尽管经过多年呼吁,但当前大多数超市等大型卖场仍然集中在城市,农民购物只能在质量没什么保证的小商铺。李培杰等人也认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民购买力低也使一些厂家和商家不愿将触角伸及农村地区。
    二是农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丁润萍认为,这一方面表现在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基层监管部门不作为、监管不力上。李培杰说,当前一些劣质 、不合格 主要出现在城乡接合部,而多年的监管却忽略了这些地区,一些宣传活动主要在城市展开。
    三是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差,对假冒伪劣商品客观上形成了放纵之势。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冯国英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淡薄,加上购买的商品量少、便宜,不值得大老远跑进城为点“小事”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农民自身处于弱势地位,许多商家趁机专“号”农民这根“命脉”,赚取不义之财。
    采访中,专家们认为,由于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多方合力,为农民消费 安全上把“锁”。
    首先,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手段,积极引导大型厂商前往农村开拓市场。丁润萍说,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对正规安全的商品需求日益增加,这无疑为大型厂商提供了商机,为政府引导提供了契机。
    其次,继续加强对农村市场的监管。专家们认为,在这方面,政府应当转变观念,增强基层监管的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消费 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第三,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建设,增强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去年以来,山西、山东、河南等省份纷纷实行“12315”进农村,在行政村设立申诉举报联络站,同时将消费者协会组织组建到乡镇、农村。李培杰认为,通过组织建设及大力宣传,能够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新华社记者 晏国政 刘宝森 岳月伟 梁娟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