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联手地方实践<br>服务贸易为中医药国际化另辟蹊径
记者 王泽议
最近有两个消息牵动着中医药行业的心:一则消息让人伤心,英国计划从明年开始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该国的销售,使得本就艰难的中医药国际化再受打击;一则消息令人振奋,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和重点区域建设,力促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医药服务贸易是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蹊径”。
涉外服务红红火火
事实上,近几年在一些地区和机构,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在与俄罗斯有着3000公里边界线的黑龙江省,每年有20余万俄罗斯人前来进行康复保健诊疗。为此,黑龙江省对15个设有口岸的边境县中医医院加强了涉外接待能力的建设,针对俄罗斯患者的特点,增强了骨风湿病、皮肤病和颈肩腰腿痛方面的业务力量,着重开展了俄罗斯患者喜欢的针灸、火罐、刮痧等医疗服务项目。
而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以及几位蒙医还获得了蒙古国授予的“境外信得过医院及医生”称号。据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介绍,中蒙医药在蒙古国民众中拥有极高的认知度和信赖度,中蒙医诊治服务在蒙古国民众中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除了医疗保健服务外,中医药教育培训与技术合作也受到国际中医药爱好者的欢迎。据了解,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开展了科技合作,承担国际合作项目达20项,已为世界8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80多项合作协议,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了临床研究与信息、针灸、中药3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而上海市在中医国际教育方面每年的收入已达2000万元,培养了各类留学生、专业进修人员近2万名,中医国际医疗服务方面的年收入达6300万元(不完全统计数据)。“中医药服务贸易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郑锦说。
我国传统医药的代表企业——北京同仁堂集团,可以说是以服务促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典型。“北京同仁堂深知中医药的特殊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困难,在每个国家和地区,首先是让人们从望闻问切、针灸推拿、辨证论治等诊疗服务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在此基础上体验同仁堂的优质产品。在海外,各地的同仁堂药店不间断地举办各种形式的义诊活动,到社区、学校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围绕当地的常见病进行专业讲解,诚挚的服务留下了许多佳话。”北京同仁堂海外部负责人说。据了解,目前同仁堂已在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1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85家零售店铺,销售的中药产品多达2000余种。2012年在波兰新设立全资子公司,首次进入欧洲市场。
政策力促服务贸易
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称为“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是新形势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新模式”,全国从上到下,纷纷为这种新模式的发展“铺路架桥”:
2012年3月,商务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起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今年8月,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共同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希望通过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实施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骨干企业(机构),创建若干个综合实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域。
“北京已遴选了第一批共 8家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单位,并制定了《北京市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单位管理办法》。”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介绍,北京根据试点单位服务贸易主营业务形式不同,将试点单位分为了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文化出版、科研与标准推广、养生旅游与其他五大类,针对每一类确立不同的遴选目标和试点要求,构建涵盖科研、培训、医疗、康复、文化出版等中医药服务产业链。同时整合资源,建立完善的首都中医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他说,对于试点单位,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将在人才培养、多点执业、科研立项、信息指导等方面给予支持
上海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已经系统展开:确定了第一批11家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单位,希望以点带面,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企业群;并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药服务贸易专业服务平台 ——上海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促进中心,以促进政府与行业、企业间的协调、配套;制定发布了2014~2018年《上海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组织管理、政策保障、经费投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措施等。
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比如,明确支持中医药企业通过参加各类专业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省内重点中医药企业建设国际自主品牌,对其境外商标注册、出口产品认证、境外广告宣传、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等给予资金支持等。
形式多样潜力巨大
中医药服务贸易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服务呢?
据了解,中医药服务贸易细分为以下几种:中医药医疗服务,指的是中医药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中医药服务及中医药社会服务;中医药教育服务,如中医药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专业水平等级考试及认证认可服务,其他中医药教育相关服务等;中医药分销与商务服务,指与中医药有关的贸易与分销、物流服务,海外特许和连锁经营,与中医药相关的专业性服务(含咨询),中医药研究与开发服务及相关科技服务,中医药翻译服务、会展服务、广告服务、市场调研服务等;中医药为主题的旅游及相关服务(中医药医疗旅游服务),指与中医药相关的观光旅游、康复旅游、住宿、药膳食疗餐饮服务等相关服务;中医药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指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学术交流、文化出版、期刊杂志、影视音像、文博展览、武术气功等中医传统健康服务;其他中医药服务,指的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中医药的需求而产生的上述几类没有包括的服务,如中医远程会诊服务等。
专家认为,我国开拓医疗旅游的潜力很大。甘肃省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已经行动。“做大做强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利用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有利条件,积极把甘肃省打造为中医养生旅游目的地。”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崔庆荣说。
甘肃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养生旅游资源,岷县、陇西、渭源分别为当归之乡、黄芪之乡、党参之乡。岐伯、皇甫谧等古代名医和敦煌医学、武威汉简医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甘肃中医药文化。据崔庆荣介绍,甘肃省将发挥地产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支持平凉、庆阳、定西、天水、武威、酒泉等市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生态园,把中药材种植、加工,中医旅游保健产品开发、销售,中医诊疗、保健,中医药文化普及等都放在中医药旅游生态园,努力建造成以 “中医治未病、康复理疗、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为核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以吸引国外游客。
上海市明确,支持与中医药服务贸易具体项目直接相关的技术性培训,与中医药服务贸易项目相关的翻译、法律咨询、会议、展览、海外营销活动,以及与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系统、中医药贸易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示范性服务贸易等重大专项建设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鼓励专业人员举办特殊专业的服务机构(如中医翻译)、中医适宜技术国际市场推广中小型技术出口企业、独立的第三方检测评估社会认证机构等。
“国际标准组织ISO,首次将传统医学列入其标准的专业目录,中医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WHO首次将传统医学纳入其疾病统计范围,上海的专家团队正在努力推进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标准(ICD-11)中传统医学疾病标准的研究。”郑锦表示,上海市将通过5年建设,实现中医药服务贸易在业态、体制、功能方面的创新,形成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体系的基本格局。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