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市场:增长乏力 呼唤新品

  • 作者:王欣伊
  • 来源:
  • 2014-09-06 08:07

    高血压已经成为人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分别是:利尿剂类、β-阻滞剂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目前,我国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主要被钙拮抗剂(即“地平”类)、ACEI(即“普利”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即“沙坦”类)三大类占据。其中,“普利”类药物由于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减缓血管动脉粥状硬化的发展进程,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同时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肾功能及人体脂质代谢,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适应证。

    三大普利引领市场

    ACEI分为含巯基、羧基和磷酰基类3大类型,其中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多数“普利”药为羧基普利,卡托普利为巯基普利,福辛普利为磷酰基普利。目前国内市场上用药金额最高的“普利”类药物是贝那普利、培哚普利和福辛普利。2009年上半年,此3种药物的用药金额已经接近“普利”类药物总用药金额的80%,并且贝那普利和培哚普利的市场份额仍有继续走高的趋势。
    诺华公司的贝那普利在1991年经美国FDA批准后首先在丹麦上市,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即“洛汀新”)。目前,我国已有贝那普利相关产品18个生产批文。
    培哚普利为无巯基的ACEI抑制剂,于1989年在法国上市。1993年,法国施维雅药厂的“雅施达”进入中国市场。2006年8月,培哚普利的美国专利到期。2009年4月,国内的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培哚普利的生产批文,目前国内仅此一家企业获得培哚普利的生产批文。
    福辛普利于1991年5月在美国上市,是第一个上市的含磷酰基的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日服一次。1997年,福辛普利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国内临床使用较多的是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公司的“蒙诺”。国内企业只有华海药业(生产福辛普利片剂)、上海现代制药(生产福辛普利胶囊)两家企业获得了福辛普利制剂的生产批文。

    后继乏力增长缓慢

    “普利”类药物市场格局稳定,整体增长缓慢,抽样医院用药金额平均增长率只有3%左右。
    目前引领“普利”类药物市场的产品都已经上市20年左右,在中国也已经应用了10年以上,仍保持如此高的市场份额及增长态势,一方面说明药物疗效确切,另一方面也说明“普利”类药物市场后继乏力,缺乏新产品的有力冲击。
    其实,近年来也先后上市了一些复方制剂,进入抽样医院的有复方卡托普利片、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等,但是复方并没有带来高的用药金额,到2009年上半年,两种复方产品的市场份额几乎排在所有“普利”类药品的末位。
    复方卡托普利是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复合制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欧洲上市,目前国内已有22家企业获准生产,但市场开拓较慢。

    品牌药低调奢华

    “普利”类降压药在高血压治疗药物市场的表现不如“沙坦”类和“地平”类突出,但是却有着另两类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几乎所有的“普利”类药物背后都有一个重量级的国际药企做后盾。所以,尽管“普利”类药物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国内的仿制药也曾出不穷,但是这些国际大佬仍牢牢掌握着绝对的市场份额。从2009年上半年的用药情况看,进入“普利”产品用药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外企数量和份额均有所增加,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增强。

    在研新药呼之欲出

    尽管“普利”类药物近年来市场增长乏力,缺乏新品。但是,由于其安全性、用药稳定性及较为低廉的价格,仍为降压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大类。
    目前我国尚有阿拉普利、莫昔普利、酰托普利、螺普利和佐芬普利处于临床研究中,这些药物我国还没有进口或生产批文。其中,螺普利由先灵公司于1995年上市,莫昔普利由辉瑞公司于1995年上市。这些新的“普利”药物或许能为市场带来些许生机?我们将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