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并非诱导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祸手”

  • 作者:
  • 来源:
  • 2014-09-06 08:47

    据 讯  记者徐亚静报道  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给新生儿服用黄连水或是含有黄连的中药复方的习俗,俗称“开口连”。可是,也有人认为黄连中含有的小檗碱具胚胎毒性,能像氧化型药物一样,诱导或加重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如新加坡因“新生儿溶血毒性”禁用黄连等含小檗碱的药物至今已30多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的林娜、刘春芳、徐颖等人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回顾性调查,得出了“不支持黄连具新生儿溶血毒性及黄连为氧化型药物”的观点。相关研究日前获得2013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在进行生殖毒理学研究时,研究人员给妊娠期的大鼠和小鼠服用黄连或小檗碱,并未引起胎仔黄疸和其他胚胎毒性;给哺乳的母小鼠服用2/3半数致死量(LD50)的黄连和小檗碱,以涂抹母鼠乳头的方式给大鼠新生仔鼠口服给药,甚至直接皮下注射黄连和小檗碱,均未造成新生仔鼠黄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新生儿溶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那么,黄连和小檗碱会不会影响G6PD活性下降动物及G6PD缺陷患者的溶血机制呢?研究发现,正常剂量的黄连和小檗碱并未诱发和加重G6PD活性下降小鼠和大鼠的溶血现象,甚至略大剂量的黄连还能减少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和全血网织红细胞数。在红细胞抗氧化保护系统、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氧化还原属性方面,黄连和小檗碱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效应。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黄连及含黄连复方制剂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和核黄疸发病影响的回顾性调查”。在“开口连”服用习俗地区,939例服用黄连或含黄连方剂的新生儿中没有发现核黄疸或类似核黄疸症状,以及核黄疸后遗症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方面均未见异常。在北京地区,8671例新生儿中只有9例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过小檗碱,且服药后对胎儿体重和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都无不良影响。而在G6PD缺陷遗传病高发区,研究人员对收集到的741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例进行多元分析发现,黄连及含黄连复方不但不会诱发或加重G6PD缺陷、感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及核黄疸,反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