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药人才是根本

  • 作者:何伟
  • 来源:
  • 2016-04-07 14:23

  2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传承中医药优势,发挥其独特作用,强化师承教育,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和产业模式,加快中医药发展等振兴中医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清晰思路和高度关切。

  中医药在部分疾病诊治特别是养生保健等方面确实有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当前中医药的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共识,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应该非常光明。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人才都是其最基本的根基。中医药的振兴,首先也应该是人才的振兴。纵观各级医疗机构,以纯中医立足的医院比较少见。很多中医院都是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挂的是中医院的牌子,诊治手段却以西医为主。这说明中医虽然没有完全边缘化,但至少不是主流诊治方式,也足可证明中医药的振兴之路虽然可期,但任重道远,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现状。

  中医药振兴难,其中一条最主要因素应该是人才的缺失或者说是极度缺失。仅从笔者在本地求诊问药的经历来看,坐堂中医师甚至是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大都是“白发一族”,许多都是退休后坐堂或是被医疗机构返聘上岗的。

  当代中医药的发展,从社会层面来看,原本尚处在形成共识之中,加上人才的断代和匮乏,发展显得比较乏力,振兴之路确实艰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任何一个学科的人才培养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建立一支满足当代中国中医药发展和振兴的人才队伍更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

  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中医亡于“药”的观点,认为中药质量不高将使中医药走上末路。但医和药向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中药亡于“医”在现今形势似乎也没有任何过分的含义,因为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因素。而且中药质量的改善周期并不会太长,而中医人才培养的周期远非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可比。

  中医是传统科学更是经验的累积,临床实践是一个复杂和岁月的叠加过程,这也预示着中医人才的培养从重视、发展到振兴不能等也不能急。同时,中医人才的培养也没有“批量生产”的可能,传承中因材施教、分类施教、重点施教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方法。

  公众对中医药认可的前提是对中医师的业务技术和综合素质的认可,甚至是对某个个体中医师的认可。没有一支被公众认可和接受的中医师队伍,所有的配套措施都只能是形式上的重视,至少其措施的效力会被大打折扣。因此,振兴中医药人才是根本,也是在振兴中医药之路上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如果打破了中医受人才制约的瓶颈,中医药想不振兴都难。

《 》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