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下肢动脉硬化进程的中医疗法

  • 作者:衣晓峰 张锐
  • 来源:
  • 2016-06-28 09:49

  出门遛弯小腿酸胀、疼痛;双腿双脚怕冷、发凉。在老年人看来,这样的症状稀松平常,不值一提。但在专科医生眼中,此时就需要注意了。“这些症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表现,如不及早干预,严重时有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主任赵钢教授说。

  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动脉硬化,它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可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在老年人中最为常见。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达79.9%。动脉血管中的血栓像水垢一样无处不在,堵塞血管,使血管越来越细,血流量降低,血液无法正常通过,便产生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等症状。中医认为,动脉硬化属“脉痹”、“脱疽”、“血瘀”范畴。古文《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其状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治不去必死矣”。《诸病源候论》中描述:“经脉所行,皆起于手足,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肢,故四肢遂冷也”。

  由于这些症状不具有典型性,很多老年人误以为是缺钙或是椎间盘突出所引起,所以不会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以至于埋下祸根。病变继续发展,就会形成“间歇性跛行”,行走数米便出现下肢疼痛,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可再继续行走,疼痛会反复发作。此时若不重视并及时就医,随着病情的发展,下肢逐渐坏死,患者可能面临截肢,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赵钢说,很多病人都是在堵塞面积变大、症状非常明显时才来就医,此时药物已经很难通达下肢,发挥药效。“患者如果能够早期治疗,不但效果明显,花费也更少。”

  据赵钢介绍,有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应用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疼痛反而加剧。这是因为,动脉硬化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动脉与静脉作为循环系统的一个整体,动脉长期缺血,静脉不能得到充分营养,导致静脉功能受损,当动脉扩张后,失去功能的静脉不能及时循环血液,引起静脉瘀滞,使得疼痛加重。根据中医四诊合参观点,此类患者素体阳虚,寒主收引,凝滞血脉,导致肢体脉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

  据赵钢介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开创的动-静脉同治理论,在解决动脉缺血的同时促进动-静脉循环,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沉胀等不适感。该科针对动脉硬化,将原来单纯的活血化瘀疗法,优化为建立在溶栓、降纤基础上的活血化瘀,以及针对不同阶段应用抗渗出药物,主张以建立和巩固侧支循环为主,全程应用溶栓药物。同时加上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理念,根据病人体质、症状的不同,利用经方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以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为主要药物组成)加减配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钢提醒患者,延缓下肢动脉硬化进程,除了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饮食营养要合理,避免高脂肪、高糖饮食,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进行适当、有规律的锻炼。动脉硬化患者出现足部发凉时,不可贸然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因为这样会加重下肢缺血程度,使病情加重。此外,平时还要注意保持脚部干燥清洁。

(责任编辑:)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