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专家筛选心肌梗死治疗最佳“种子细胞”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具有分化或转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此发现颠覆了心肌是终末分化器官的传统理念,全世界由此刮起了一场旨在修复缺血心脏和衰竭心脏的“干细胞研究风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刘宏宇团队与加拿大国家科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最新一期《细胞移植》杂志上联合发表了一篇科研文章,首次评估了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为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建、提高心肌梗死疗效锁定了最佳“种子细胞”。
心肌梗死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虽然传统用药、介入方法和搭桥手术等手段改善了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却无法挽救已经死亡的心肌细胞、逆转心室重构及后续的心力衰竭。因此,如何解开这道难题,已成了全球性的研究热点。
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高水准和最新理念。但哪种干细胞是最佳的“种子细胞”呢?这其中,脂肪干细胞具有容易获取、损伤小、获得率高、不易凋亡、无年龄限制、分化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较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而脂肪组织分布于全身各处,哪处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才是更加理想的“细胞药物”呢?不同部位来源的脂肪干细胞注射于梗死心肌的周围,其改善心脏功能的能力相同吗?植入不同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后远期疗效(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植入术后6个月相当于人体随访10年)如何?
带着上述问题,刘宏宇团队与加拿大国家科学院的同行,联手潜心探索并完成了题为《皮下和内脏来源的脂肪干细胞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形态相似,表面标志物表达相似,但单位质量内脏来源的脂肪干细胞明显多于皮下来源的脂肪干细胞,而皮下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两种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相似,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相似。动物心肌梗死模型应用两种干细胞治疗结果表明,借助核磁共振评价两种部位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可发现两种细胞均能增强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脏收缩功能,并且首次证明这种心脏保护功能长期有效。组织切片发现,这一心脏功能的改善与植入的干细胞均能在动物体内长期存活,且与植入的脂肪干细胞分泌细胞生长因子改变了心肌梗死区域的微环境有关。
专家评价指出,该研究在细胞及动物模型水平利用多项先进技术,特别是应用核磁共振这个评价心脏功能的金标准,评估两种来源的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首次长期评价了两种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今后临床使用这两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内脏来源的脂肪干细胞,因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可同期获得,从而减少了获取细胞的手术创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责任编辑:)
分享至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