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运营合伙人”为浙江山区县振兴未来赋能

  • 2024-10-14 15:18
  • 作者:曹佩弦 王俊禄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曹佩弦、王俊禄)在浙江省仙居县,存有新石器时期下汤遗址。万年之前,远古先民来到仙居,筑屋种稻,形成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村落之一。时光流转,今日的仙居正迎来一批从城市归来的人,让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更美、更富。


  47岁的朱康笑去年回到家乡,带着多年从事文化艺术项目开发的经验和资金,成为仙居县政府招募的一名“乡村运营合伙人”。


  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庄分散,产业薄弱,人口外流,大量土地、房屋、山林等资源闲置。“我们亟需盘活乡村资源的带头人。”仙居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巧玲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不同于受聘于政府的职业经理人,徐巧玲指出,“他们带着理念和投资,村社以资产、资源‘入股’,两者合力给农户增收入”。


  在朱康笑看来,文化是仙居最宝贵的闲置资源。


  仙居,地如其名,山水相映、风景灵秀似“神仙居所”。这里拥有下汤遗址、几千年历史的岩画,以及近千年历史的皤滩古镇、桐江书院。“不缺美景,不差文化,但需要‘名片’。”朱康笑这样总结仙居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回到仙居,朱康笑利用白塔镇下叶村集体经济闲置建筑,投资建设仙居岩画艺术中心,与国家级5A景区“神仙居”仅一路之隔。艺术中心展示仙居岩画拓片、现代岩彩绘画作品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还有供研学团学习岩彩绘画的工坊。他还在参与下汤遗址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朱康笑说,就像莫高窟和壁画艺术之于敦煌,“下汤遗址、岩画艺术也会成为仙居的名片。”


  浙江是“千万工程”的诞生地。20多年来,这项工程从一省推广至全国。其内涵也在更新:起始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延伸至美丽乡村建设,又升级到以共富为目标的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振兴。这在中国已成为共识,各地正不断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截至2022年底,中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1220万。


  当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再次成为重点。


  这些人才以“乡村运营合伙人”“乡村CEO”“农创客”等身份从城市来到乡村,在创业融资、租金、税费等领域政策支持下,带领村民致富增收。


  作为白塔镇一名签约“乡村运营合伙人”,朱康笑在对闲置资产使用规划有更大话语权的同时,也面临一年内为下叶村民宿产业吸引1万人次游客的考核指标。他对此毫不担心:“美景叠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仙居一日游肯定能变多日游。”


  当朱康笑思考着如何让仙居留得住游客时,在白塔镇的另一端,“乡村运营合伙人”徐子永正努力让仙居留下更多本地人。预计还有两个月,他推动的“仙乡小吃共富工坊产业园”项目就可全面投入运营。


  烧饼、小笼包等传统小食也是仙居的特色产业。家家户户祖传做小吃的手艺,成为仙居人在外营生的重要手段。据估算,仅在长三角地区,就有3万多仙居人经营着超过1万家小吃店。


  2021年,徐子永带着点子从江苏返回家乡:顺应餐饮业发展趋势,采用机器与手工制作结合的生产方式,利用冷链包装运输,为分布在全国的经营户量身定做小吃半成品。他说,这将降低经营户劳动强度和成本,带动仙居上下游产业和村民增收。


  于是,由白塔镇提供土地,徐子永和白塔镇政府一起将产业园项目提上了日程。一身手艺的仙居人将不必背井离乡,可在家门口创业或就业。仙居特色小吃产业初创企业可在产业园里完成“从出生到成人”的蜕变——徐子永的农创客孵化团队将提供从商标注册、产品研发到冷链包装等设施共享和线上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作坊生产经营富一家,产业化经营富大家。”徐子永说。


  “乡村运营合伙人”制度是仙居因地制宜创新“人才回流”机制的一大尝试。徐巧玲表示,作为典型山区县,仙居财力不宽裕,政府只能通过加强部门间政策和资金协调、鼓励乡镇整合闲置资源等措施,来吸引、服务人才。


  目前,仙居已签约来自全国的76名“乡村运营合伙人”,吸引20个意向团队,成功签约7个整村运营团队。近年来,已有约2000名青年大学生、农创客来到仙居创业,7.1万小农户通过入乡人才主导的民宿、电商等101个项目增收。


  仙居正在吸纳有意愿的入乡人才成为后备村干部,深入参与村庄发展、管理。“乡村前景广阔,是有能力、有情怀的人才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徐巧玲说。


(责任编辑:常靖婕)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

    相关阅读
网民评论

{nickName} {addTime}
replyContent_{id}
{content}
adminreplyContent_{i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