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必学|同一药品有两种输注速度时,医嘱选哪个更合适?

作者: 叶旭辉    来源: 中国网医疗频道 2019-04-09

  说明书是药师进行处方审核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造成临床医生的困惑。


  近日,临床医生向对我们药师干预的处方提出质疑,以至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被说明书绕晕了,今天特地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西咪替丁输注速度的问题。


  西咪替丁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静脉滴注本品0.2 g(1支)用5% 葡萄糖注射液或0.9% 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小时1~4 mg/kg,每次0.2~0.6 g(1~3支)。静脉注射用上述溶液2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3分钟),6小时1次,每次0.2 g(1支)。”


  医生的疑问在于,既然静脉注射仅需2~3分钟就能注射0.2g,可见输注速度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什么静脉滴注必须限制在每小时1~4mg/kg?


  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得从它的药理作用说起。西咪替丁作用于H2受体,竞争性抑制组胺的作用。组胺是由组氨酸脱羧形成的,在体内分布广泛,形成的部位有表皮细胞、胃黏膜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以及再生或迅速生长的组织细胞。生成的组胺与对应的组胺受体结合,产生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胃酸分泌等作用。胃泌酸区黏膜的ECL细胞分泌的组胺,通过旁分泌途径作用于邻近壁细胞上的H2受体,具有很强的刺激胃酸分泌作用。西咪替丁通过阻断组胺与H2受体的结合,产生抗胃酸分泌的作用,一直以来都被归类为消化道用药。除了在胃黏膜上,H2受体在其他部位也有广泛分布,与组胺结合,可诱导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强,刺激外分泌腺的分泌。西咪替丁的超说明书用药多为以此为依据。而以上所说的部位,组胺周转快而不贮存,以连续的释放维持基本的生理机能。而贮存组胺的主要部位是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细胞,它们正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主要靶细胞,受过敏反应的影响,大量的组胺释放,与受体结合后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


  因此,西咪替丁作为消化道用药时,仅需要每小时1~4mg/kg的速度滴注,阻断ECL细胞分泌的组胺与壁细胞上的H2受体结合即可达到抑制基础胃酸分泌的效果,过快的输注速度反而不利于对胃酸分泌的持久抑制。当需要预防和治疗速发型过敏反应时,则应该进行静脉注射以达到快速阻断组胺与H2受体结合的目的,如果输注时间过长,组胺已经与受体结合,则效果不明显。


  虽然说明书是药师进行处方审核的重要依据,但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造成临床医生的困惑,希望各位药师不要刻板的强调说明书的权威性,而是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叶旭辉)


(责任编辑:齐桂榕)

联系我们 更多

  • 健康中国头条微信
  • 微信

电话:010-83025740
010-83025786

邮箱:wzh@health-china.com

Baidu
map